林建南除了积极拓展业务,也热心公益和参与活动。
老一辈的人总说,前人种树,后人乘凉,然而,这句话绝对不适用在林克成和儿孙身上。
1946年,林克成以废铁买卖的生意做起。4年后,他的两个儿子林生枝和林生桂,也加入这门生意,进一步将业务扩大至钢铁以及钢铁相关的产品贸易与生产业务。
许多家族生意难以避免内部纠纷,然而,安裕从成立初期至今,从未传出家族的负面消息。
一家人同心协力,业务得以逐步壮大,营业50年后,安裕资源(AnnJoo,6556,主板工业产品股)于1996年挂牌交易所主板,致力走向兼具上至下游的综合钢铁公司。
安裕是由林克成一手创立,加上两名儿子的助阵,安裕从单纯的废铁买卖扩大成钢铁生产商和贸易商。
营业多年,其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收购另一家上市钢铁厂马来亚八幡钢铁厂(Malayawata,简称MYS)30.04%股权。2006年,安裕进一步增持MYS股权至67.67%。
1年后,安裕又将MYS股权增至98.12%,随后将之从交易所除牌纳入安裕。
从林克成开始创业,目前这盘家族生意已成功传到第三代和第四代。
富不过三代,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。

没安于现状
民间有一种说法,第一代的创业精神:刻苦耐劳,奋力拼搏;第二代持保守心态:战战兢兢,担忧击垮过去成就;来到第三代,也是我们观看粤语剧熟知的片段,富家子败家行为。
但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。就如林建南,漂亮的反击,粉碎了富不过三代的说词。
林建南是林生枝的长子,背负着两代人的努力,他接棒后不但没有怠惰,也没安于现状,继续将钢铁厂业务发扬光大。
林建南在钢铁业具备三十年以上经验,他于加入董事部,当时安裕资源已经挂牌上市。
到了2008年,他晋升为集团执行主席至今。
《》根据林建南的2017年持有上市资产统计,得出11亿7200万令吉身家,坐在第40名。

家族成员全投入生意
今日,安裕主要的管理团队包括林氏家族的第三及第四代后裔。第三代的林建南,现年64岁,目前为安裕资源执行主席。
现任董事经理拿督林鸿泰的胞兄林鸿福(译音),也被委任为非执行董事。

现年42岁的林鸿泰及46岁的林鸿福,是创办人之一林生桂的儿子。
此外,林建南的儿子林安泉(39岁,译音),也在2015年出任安裕资源执行董事。
林建南的另一名弟弟——林建立(55岁)任职非执行董事,全力辅佐家族事业。
除了林建南四兄弟和林建南儿子,林建南的叔叔,也就是创办人林生枝和林生桂的兄弟——林生相(60岁),现为安裕资源非执行董事。

钢铁业生机勃勃安裕股价涨78%
过去几年面对中国廉价钢铁产品涌入大马,我国钢铁业者叫苦连天,不但蒙受亏损,部分业者的钢铁厂更因此而终止营运,有些还甚至惨遭交易所除牌。
然而,随着国内外捎来佳音,包括中国大力减产、政府实施进口税,以及本地基建领域蓬勃发展,这些都潜在地推高钢铁需求,不少钢铁业者的股价在去年都回升不少,从困苦中喘过一口气。
去年,安裕资源的股价涨了78%,从2.17令吉涨至3.86令吉。

钢条价按年增45.5%
根据国际贸易与工业部,9月国内钢条价格按年激增45.5%,按月起6.2%,达每公吨2642令吉,再创新高水平,而钢坯价格则分别按年上升53.6%,按月增6.5%,达2363令吉。
钢铁领域中,林建南趁势高飞,再次挤入南洋富豪榜的殿堂,也是仅有的钢铁公司。
安裕资源截至去年9月杪,首9个月营收双双提高,归功于多个基础建设进度改善,对钢铁需求增加,加上旗下钢铁产品售价提高。
其中,净利年涨24%至1亿4985万6000令吉;营业额报15亿8506万5000令吉,年升13.4%。

达17.4亿市值最高钢铁公司
2016年,安裕欢庆70周年,作为我国成本效益最高及最大钢材供应商,安裕的事业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。

2016年庆70周年
安裕成立至今已有72年,正当公司的贸易业务迅速成长时,我国于1980年代中期遇上经济萧条,导致主要出口商品如锡和棕油的价格大跌。
安裕突破重围,大胆跨出自身的安全区,将业务扩展至兼具上游和下游钢铁业务。
此外,互联网泡沫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,以及中国厂商于2005年引发的第一波“钢铁倾销”战,安裕也成功助马来亚八幡钢铁厂跨过两个危机。
也因此,安裕决定巩固其钢铁厂的营运,并增持在马来亚八幡钢铁厂的股权,把它从附属公司转换成安裕资源的子公司。
虽然事业历程挑战重重,但凭借一群在背后助力的团队,以及管理有效,集团得以持续多次将危机化为转机,持续向高增值方向发展。
同时,安裕保持交易所内市值最高钢铁公司的地位,市值达17亿4630万令吉。
独家报道:吕抒玲
独家报道:吕抒玲
- 最近发表